发布时间:2025-08-26 23:40:01源自:http://www.yxinns.com作者:QQ签名阅读(219)
晨光熹微中,那抹橙色的身影又一次准时出现在巷口。沙——沙——扫帚与地面摩擦的声响,比闹钟更精确地叩醒沉睡的街道。多年以后,当我穿过窗明几净的都市广场,总会想起那个挺拔如松的背影,想起他教会我的,关于清洁的真正含义。
与陈师傅的初遇,是在一个秋风肆虐的清晨。狂风把垃圾桶掀得东倒西歪,腐烂的果皮、飞扬的纸屑撒满巷道。我捏着鼻子快步逃离,却看见他正蹲在污秽中央,徒手疏通堵塞的下水道。黢黑的手掌探入淤泥,精准地拽出缠结成团的头发与杂物。“丫头,靠边些,别溅着。”他抬头露出白牙,汗水在皱纹里淌成溪流。那一刻我忽然怔住——那双正在清理污秽的手,反而比很多戴白手套的手更干净。他利索地压好每个垃圾桶盖,把散落的垃圾分类装袋,动作带着奇异的韵律感,仿佛不是在打扫,而是在给街道诊脉。
真正的震动来自那个雪夜。期末考前夕,我在便利店熬夜温书,恰逢寒潮来袭。凌晨三点推门而出,积雪已没脚踝。万籁俱寂中,却见点点橙光在移动——整个清洁队都在冒雪撒盐除冰。陈师傅单薄的雨衣结满冰棱,正一锹一锹清理着盲道上的积雪。“这么早?”我的惊呼脱口而出。他呵着白气笑道:“得赶在天亮前弄妥哇,等老人们出门遛弯,可滑不得。”说着忽然蹲下,用冻红的手指抠出卡在排水缝里的烟头。那一刻,夜空中的雪花仿佛定格。我忽然看懂了他每日俯身的弧度:那不仅是清扫的动作,更是对这座城市温柔的守护。
转折发生在高三春天的清晨。连续几天没听到熟悉的扫地声,巷口换了个生面孔。邻居们聚在一起嘀咕,才知道陈师傅突发心梗住院了。奇怪的是,缺席的扫帚声竟让整个社区感到失落。第三天清晨,我们惊讶地发现——巷道依然整洁如初。原来每家每户都不约而同地将门前清扫干净,就连总乱丢垃圾的早餐店也破天荒收拾了厨余。王奶奶念叨着:“得让老陈省点心啊。”这句话轻轻叩击着我的心脏。我突然明白:他十年如一日挥动扫帚,扫净的不只是街道,更是扫亮了每个人心中沉睡的公德。
如今我再没遇见过陈师傅,也许他正在某个街角继续书写他的清洁哲学。但他弯腰清扫的身影,早已在我心中竖起不朽的丰碑。这个时代崇尚创造价值的价值,却常遗忘守护价值的价值;追求向上的高度,却忽略向下的深度。而清洁工们用最贴近大地的姿态告诉我们:所有值得过的生活,都离不开对他人的体贴;所有称得上文明的社会,都源自对公共空间的敬畏。每当晨曦微露,我仿佛又听见那沙沙的声响——那是扫帚与大地的低语,更是文明最深沉的脉动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清洁工让我敬佩作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