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发表说说 > 释然说说 > 本文内容

小班观察记录表

发布时间:2025-09-10 17:00:02源自:http://www.yxinns.com作者:QQ签名阅读(130)

**小班观察记录表**

**场景**

阳光斜斜地洒在教室的窗台上,粉笔灰在光束中缓缓飘浮,像一场无声的雪。黑板上的字迹被擦得干干净净,残留着昨夜老师反复修改的痕迹。教室后排的书架上,几本翻开的课本散落着铅笔的印记,仿佛在诉说着某个未完成的故事。前排的课桌上,铅笔盒与文具袋整齐排列,偶尔有学生翻动书页的沙沙声,混着窗外梧桐叶偶尔掉落的轻响。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墨水味,夹杂着油墨印刷的纸张气息,仿佛整个空间都被知识的温度浸润。老师站在讲台前,指尖轻点教案,目光扫过教室里每一个角落,仿佛在丈量这片承载希望的土地。

**初遇**

那天早上,我抱着笔记本走进教室,发现这里与我熟悉的普通班级截然不同。小班教学的模式让教室显得更加紧凑,每张课桌之间不过半米距离,连课桌上的文具都仿佛在争夺空间。老师用温和的语气点名,声音在教室里回荡,像春风拂过耳畔。学生们的反应也格外专注,当老师提问时,有人立刻举起手,有人低头思考,连平时爱玩闹的男生也安静地盯着黑板。我的目光被角落里一位戴眼镜的女孩吸引,她正用铅笔在草稿纸上画着复杂的公式,眉头紧锁,仿佛在与某个看不见的敌人搏斗。课间操时,我跟着队伍走到操场,看到其他班级的学生在操场上嬉戏打闹,而这里的小班学生却在排队时低声讨论着数学题,连最调皮的男孩都认真地数着队列人数。

**波折**

然而,观察并非一帆风顺。第三天,我发现一位平时沉默的男生在课堂上频繁走神,他的目光总是游离在窗外的树影间。老师尝试用提问引导他,但他只是低头摆弄手中的橡皮,仿佛在躲避什么。午后的阳光变得炽热,我坐在教室后排的座位上,看着老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,试图用视觉刺激吸引他的注意力。但他的手指始终没有离开橡皮,仿佛那是他唯一的依靠。直到放学前,老师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,低声说:“今天的数学题,我们课后一起解决吧。”男孩点了点头,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。课后,我跟着老师走进办公室,发现他的教案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学生的姓名和个性分析,每一页都像一本日记,记录着他们的成长轨迹。

**顿悟**

第五天,我终于明白了小班教学的真谛。当老师用投影仪展示一道几何题时,他没有直接讲解,而是让全班学生分组讨论。我注意到那个戴眼镜的女孩主动走到男生身边,轻声提醒他:“你可以先画出辅助线,再一步步推导。”起初,男生只是摇头,但女孩没有放弃,而是用铅笔在草稿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,指着其中的角和边解释道:“你看,这个图形其实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。”男生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,开始跟着女孩的思路思考。下课后,我站在走廊上,看着老师和学生们的背影,忽然意识到,小班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心灵的对话。每个学生都被赋予了独特的关注,他们的困惑不再是被忽视的角落,而是被耐心解答的课题。这种教学模式让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灌输,而是双向的交流,就像一盏灯,照亮了每个角落。

**余韵**

一周的观察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理解。小班教学的模式,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教育的另一种可能。它没有改变知识的重量,却让知识的传递更加温暖;它没有缩短师生的距离,却让距离成为沟通的桥梁。当老师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学生时,我仿佛看到了教育的本质——不是机械的重复,而是用心的陪伴。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,如今在小班的课堂中变得清晰可见。比如,女孩在讨论时微微颤抖的手指,男生在思考时紧抿的嘴唇,都成为了教育的注脚。这种观察让我明白,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,更是唤醒潜能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,而小班的模式让教育者能够更细致地聆听他们的声音,看到他们的光芒。或许,这就是教育最动人的地方——在有限的空间里,创造无限的可能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小班观察记录表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QQ签名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7268号-9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