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9-10 09:40:02源自:http://www.yxinns.com作者:QQ签名阅读(145)
**托班公开课教案**
**第一段:场景**
那天清晨,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粉白的墙壁上,空气中还带着昨夜未散的墨香。托班教室里,孩子们正趴在课桌上,手指在桌面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线条,仿佛在等待一场未知的冒险。我站在讲台前,手里握着一叠厚厚的教案,心里却像被风吹乱的蒲公英,飘忽不定。窗外的蝉鸣声渐渐淹没在教室的喧闹中,而我的目光却始终停留在那张写满教学目标的纸页上。
**第二段:初遇**
公开课的筹备工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。我第一次尝试设计教案时,只想着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们,却忽略了他们的年龄特点。课堂上,当我用生硬的语言讲解“认识颜色”时,孩子们的眼神逐渐涣散,甚至有人开始摆弄桌上的积木。我意识到,教案不能只是教师的“剧本”,而应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桥梁。于是,我决定重新构思,将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互动游戏,比如用彩色纸片让孩子们拼贴图案,再引导他们说出颜色的名称。
**第三段:波折**
然而,改变并非一帆风顺。在第一次试讲时,孩子们对新的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,但当我试图让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时,他们却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,声音此起彼伏,混乱不堪。我急得手心冒汗,甚至怀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。更糟糕的是,一位家长在课后悄悄告诉我:“孩子在家画画时总是乱涂乱抹,你们的课堂会不会太严格了?”这句话让我陷入深深的困惑,教案的初衷究竟是为了规范,还是为了激发创造力?
**第四段:顿悟**
直到那天下午,我偶然看到一个孩子用红色纸片拼出一只小兔子,却在旁边画了一串歪歪扭扭的“小兔子”字样。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:孩子们并非不懂表达,而是需要更自由的环境。于是,我调整了教案,将“认识颜色”改为“用颜色讲故事”。课堂上,我鼓励孩子们用彩色纸片创作自己的小故事,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出来。起初,他们仍有些犹豫,但随着活动的推进,孩子们的脸上逐渐浮现出自信的笑容,甚至有人主动站起来分享自己的作品。
**第五段:余韵**
公开课结束后,我站在教室门口,看着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自己的创作,心里涌起一股暖意。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教案不应是束缚思维的枷锁,而应是点燃灵感的火种。教育的意义,在于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,让他们在自由中成长,在探索中学习。那些曾经混乱的课堂,如今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,而我的教案,也从“教”变成了“引导”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托班公开课教案
上一篇:这是一对“神经病”的故事
下一篇:大班个别幼儿个案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