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发表说说 > 励志格言 > 本文内容

高考作文档次提升法:化虚为实 高考作文拟题技巧及方法

发布时间:2025-11-19 07:40:01源自:http://www.yxinns.com作者:QQ签名阅读(163)

高考复习考场作文的应急方法,2025高考作文写作:思辨类和现象分析类文题技巧,高考作文写作技巧,2025高考作文全攻略

#高考作文技巧:应对“虚题”有妙招

##题记

作文之妙,在于虚实相生,虚题实写,方显真章。

高考作文,常遇“虚题”。所谓“虚题”,即题目较为抽象、宽泛,如“梦想”“青春”“责任”等。这类题目看似简单,实则难以把握。然而,应对“虚题”并非无计可施,以下便为大家介绍几个妙招。

##一、化虚为实,以小见大

“虚题”往往涵盖范围广,若直接从大处着笔,容易空洞无物。此时,不妨化虚为实,选取一个具体的小角度切入。比如写“梦想”,可以写自己小时候想成为一名画家的梦想,描述自己如何用画笔描绘心中的世界,为了这个梦想做了哪些努力,遇到过什么困难,又是如何克服的。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事例,以小见大,展现梦想的力量。就像莫言在《透明的红萝卜》中,通过一个孩子对透明红萝卜的执着追求,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以小场景反映大时代。再如朱自清的《背影》,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这一具体形象,抒发了深沉的父爱,从平凡的小事中见真情。我们在写“虚题”时,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,让文章有血有肉。

##二、巧用比喻,生动形象

比喻是一种强大的修辞手法,能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。对于“虚题”,我们可以运用比喻的手法来诠释。比如写“青春”,可以把青春比作一首歌,它有着激昂的旋律,也有舒缓的节奏;比作一幅画,有绚烂的色彩,也有淡雅的笔触;比作一条河,奔腾不息,充满活力。这样的比喻,能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青春的特点。冰心在《谈生命》中,把生命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,比作一棵小树,生动地阐述了生命的历程和意义。我们在写“虚题”时,也可以发挥想象,运用恰当的比喻,使文章更加精彩。

##三、引用典故,增添底蕴

中华五千年文明,留下了无数经典典故。在应对“虚题”时,巧妙引用典故,能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。比如写“责任”,可以引用“大禹治水,三过家门而不入”的典故,展现大禹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;写“诚信”,可以引用“季布一诺千金”的故事,说明诚信的重要性。这些典故不仅能丰富文章内容,还能让读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中记载了众多历史人物和事件,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典故素材。我们在写作时,合理引用,能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。

##四、联系实际,引发共鸣

“虚题”虽然抽象,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写作时,联系实际生活,能让读者产生共鸣。比如写“宽容”,可以讲述自己在学校里,同学不小心弄坏了自己心爱的文具,自己是如何宽容对待的;或者看到社会上一些宽容的事例,如公交车上年轻人给老人让座,老人对年轻人的感激和宽容。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,让读者感受到“宽容”就在身边,从而引发他们对“宽容”的思考和感悟。路遥的《平凡的世界》,描写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,因为贴近生活实际,所以深受读者喜爱。我们写“虚题”时,也要关注生活,从生活中汲取素材,让文章更接地气。

总之,应对高考作文中的“虚题”,只要掌握化虚为实、巧用比喻、引用典故、联系实际等妙招,就能写出内容丰富、生动形象、富有底蕴、引发共鸣的佳作。让我们在高考作文的考场上,运用这些技巧,展现自己的写作才华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高考作文档次提升法:化虚为实 高考作文拟题技巧及方法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QQ签名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7268号-9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