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发表说说 > 励志格言 > 本文内容

名家·东来:如果只写一首诗 英雄不问出处下一句是什么来路

发布时间:2025-09-08 13:00:01源自:http://www.yxinns.com作者:QQ签名阅读(176)

曹操·问英雄,词中之龙,烈士纪念日丨以诗之名,习近平的英雄观

英雄应问其雄心

题记:真正的英雄,其价值不在于力量,而在于雄心。

引言:

“英雄”二字,自古便是人类文明中最为崇高的称谓。然而,何为英雄?历史长河中,无数人对英雄的定义各执一词:有人认为是战场上的骁勇善战,有人视之为庙堂上的权谋机变,有人则将其等同于名利场上的功成名就。但若细究这些定义,便会发现它们都忽略了英雄最本质的内核——雄心。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,不在于外在的光环,而在于内心燃烧的信念。正如《史记》中所言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英雄的雄心,正是让生命重于泰山的重量。

本论1:

历史的长卷中,英雄的雄心往往超越时代局限,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原动力。春秋战国时期,范蠡以“三三之策”助勾践复国,却在功成名就之际悄然隐退,留下“飞鸟尽良弓藏”的千古叹息。他的雄心,不是对权力的贪恋,而是对天下苍生的责任。他深知,若将功名视为终点,便失去了继续前行的初心。正如司马迁在《报任安书》中所写:“人穷则反本,故劳苦倦极,未尝不呼天也。”范蠡的雄心,让他在功成之时选择归隐,而非沉溺于权力的漩涡。这种超越功利的雄心,恰是英雄精神的最高体现。

秦汉之际,张骞出使西域,开辟丝绸之路。他面对的是未知的险境与无尽的孤独,却以“凿空”的壮举改变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格局。他的雄心,不是对个人荣耀的追求,而是对文明互通的渴望。在风沙漫天的戈壁中,他带着汉朝的使命,穿越死亡之海,最终让“胡商”与“汉贾”在长安相遇。张骞的雄心,如同他脚下的驼铃,穿越时空,成为后世无数探险家的精神灯塔。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,让英雄的光芒超越了个人得失。

本论2:

在当代社会,英雄的雄心依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辉。科学家屠呦呦面对疟疾肆虐的现实,历时数十年研究青蒿素,最终让数百万生命得以拯救。她的雄心,不是对名利的追逐,而是对人类健康的执着。当她站在诺贝尔奖领奖台上时,她却说:“荣誉属于所有参与抗疟研究的科学家。”这种将个人成就归于集体的谦逊,恰恰体现了英雄精神的真谛——雄心不为私利,只为苍生。

抗疫英雄钟南山在非典时期逆行武汉,面对未知的病毒和巨大的风险,他以“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”的信念,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定海神针。他的雄心,不是对权威的彰显,而是对生命的敬畏。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,他用科学的数据和专业的判断,为国家争取了宝贵的时间。这种以责任为驱动的雄心,让英雄的定义不再局限于战场或庙堂,而是扩展到每一个为社会奉献的角落。

当英雄的雄心被功利的迷雾遮蔽,其价值便大打折扣。商纣王拥有天子之位,却因沉迷享乐而亡国;秦桧身居高位,却以背叛忠义为代价换取荣华。这些反面教材警示我们,英雄若缺乏雄心,便沦为权力的傀儡。雄心是英雄的脊梁,是支撑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。

结论:

英雄的雄心,是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种。它既存在于历史长河中,也闪耀在现实社会里。无论是范蠡的归隐、张骞的凿空,还是屠呦呦的奉献、钟南山的逆行,这些英雄的共同点在于,他们的雄心始终指向更高的目标。在当今时代,我们更需要这样的雄心——不为名利,不为权势,只为守护心中的信念。英雄的定义不应被简化为外在的成就,而应回归到内心的追求。唯有如此,英雄的精神才能真正传承不息,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名家·东来:如果只写一首诗 英雄不问出处下一句是什么来路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QQ签名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17268号-9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