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11-26 01:00:02源自:http://www.yxinns.com作者:QQ签名阅读(116)
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幸福在哪里说课稿,幸福在哪里学导式教学法研究课教学设计,向幸福出发说课稿,幸福是什么说课稿
【题记】幸福不是远方的星子,而是掌心的温度,是俯身可拾的晨光。
"幸福在哪里?"这是我在《感受幸福》单元教学时抛给学生的第一个问题。讲台上的孩子们托着腮,有人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发呆,有人小声嘀咕"大概在有钱的时候",还有人说"等我考上好大学就幸福了"。我轻轻翻开备课本,上面用红笔写着:幸福从不是悬在未来的奖赏,而是此刻正在发生的故事——这,就是我要和孩子们共同寻找的答案。
幸福藏在日常的褶皱里,需要用"慢镜头"去捕捉。记得上周课间,我看见课代表小然蹲在教室后排,正给腿伤未愈的小雨系松开的鞋带。她的马尾辫随着动作轻轻晃动,手指灵活地绕出两个小蝴蝶结,抬头时两人都笑出了小酒窝。这让我想起备课时收集的学生日记:有孩子写"妈妈把剥好的橘子瓣码成小船",有少年记录"同桌悄悄把我的错题本补全了笔记"。这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瞬间,恰似落在心湖的雨,当时只觉清凉,事后才惊觉涟漪层层。就像作家汪曾祺说的:"四方食事,不过一碗人间烟火",幸福从不是宏大的命题,它是热粥里的热气,是旧毛衣的针脚,是晚归时楼道里亮着的那盏灯。
幸福更生长在"给予"的土壤中,越分享越丰饶。单元课上,我播放了山区支教老师的纪录片:张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教室后园种番茄,收获时每个孩子举着红扑扑的果实合影;李老师用废弃的塑料瓶做实验器材,孩子们眼里闪着比星光更亮的光。有个女生突然举手:"老师,上周我给社区独居的王奶奶送了自己烤的饼干,她拉着我的手说比亲孙女还贴心,我那天走路都蹦蹦跳跳的。"教室里响起轻轻的笑声,我看见好几个孩子的眼睛亮了——原来当我们把目光从"我需要什么"转向"我能给什么",幸福就会像春草一样,从心的裂缝里钻出来。心理学中的"共情利他"理论印证着:人在帮助他人时,大脑的奖赏中枢会被激活,这种快乐比单纯的自我满足更持久、更温暖。
下课时,有个总说"没什么可幸福"的男生凑过来,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纸。展开一看,是他刚列的"幸福清单":"同桌借我橡皮/食堂阿姨多给了半勺汤/放学时看见火烧云"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纸上,那些字迹歪歪扭扭,却闪着细碎的光。我忽然明白,这节"幸福课"的意义,从不是给出一个标准答案,而是教会孩子们弯下腰,去捡生活里散落的珍珠。
幸福在哪里?它在母亲切水果时的咔嚓声里,在朋友递来的半块橡皮擦上,在你为陌生人撑伞的那片阴影中。当我们不再踮脚眺望远方的幸福,而是蹲下来亲吻此刻的土地,就会发现:原来我们早已站在幸福里,像鱼游在水中,像鸟翔在风里。这,大概就是教育最温暖的使命——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己生活的诗人,在平凡的日子里,写出最动人的幸福诗行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幸福在哪里学导式教学法研究课教学设计 全国说课大赛官网